人民网讯 阜南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美誉天下,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据文献所载,洪淮两岸有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着喜湿之柳。柳制品之兴起缘于十七世纪末。明末清初,柳编业兴旺。据明正德《颖州志》记载:“淮濛盛产水荆(注:当时把杞柳称为水荆),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清初,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筐萝等,编织技术精巧,产品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产品远销苏、浙等大商埠。
改革开放之后,当地一些农民下决心要将柳编产品推出农村、推向城市。由于当地的杞柳有着皮薄、柔韧、实心、着色力强等诸多优良品质,加之从事柳编的人群相对庞大,朝着现代工艺品方向演进的柳编产品在广交会上着实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商。
经过努力和改良,当地的柳编产品变成了观赏性、实用性兼具的工艺制品,并卖出了乡下人从来没敢想过的大价钱。当地农民流传着“一亩柳几亩田,抓住柳编赚大钱” “柳编编来了楼房,编来了新娘” “家有金条银条,不如常有柳条”等顺口溜。
阜南柳编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对这门工艺提出可更高的要求。如今,在阜南黄岗,民间的“立编”、“经编”、“经编”、“拧编”、“野生红藤编”技术为全国一流,工艺和产品堪称一绝,有巧夺天工之妙,能生产各类柳编工艺品20大系列、上万个品种,建有全国最大的柳编产品深加工自动生产流水线。产品远销西欧、北美、东亚、东南亚、中东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柳编编出了大财富,阜南县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黄岗”、“阜南”两个柳编工艺品商标已享誉海内外。阜南柳编产业集群被安徽省列为重点产业集群。2008年阜南县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六个部委批准为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柳编产业作为重点示范产业。阜南柳编工艺品编织技术被列入安徽省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国家工艺品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称号。2012年,阜南柳编传承人王文忠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名单。
目前,阜南全县有柳木加工企业140家,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每年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柳木加工为农民增加收入4.5亿元,带动近15万余人就业、创业。(苗子健)
联系人:张经理
手 机:0539-6348567
公 司:威斯尼斯人官网游戏平台app下载(中国)有限公司
地 址:临沂市临沭县埠东村